简体中文
关闭
新闻中心

成都AI产业实现“双突破” 为中国参与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提供西部支点

#AI智见未来 ·2025-05-07 10:29:00 1061

日前,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双重突破。
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《人工智能动态》2025年4月刊将成都研发的“Raydiculous-1系统”列为当月全球五大前沿成果;工信部下属智库机构赛迪顾问于4月底发布的“2025人工智能企业综合实力TOP100”榜单中,成都市华鲲振宇、创意信息、数之联、考拉悠然、恒图科技5家企业上榜,数量排名全国第5。

这两项突破不仅印证了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硬核实力,更为中国参与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提供了西部支点。

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

作为全球第三,真正拥有人形机器人“最强大脑”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,“贡嘎一号”创造了人形机器人全球最轻量25KG整机、负载高达5.5KG、负重比高达0.22、最长续航8小时等多项纪录。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洋介绍,目前创新中心已拥有人形机器人大脑、小脑、肢体方向的国际研发成果30余项,其基于3DSGs的任务规划系统Raydiculous-1的突破,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在成都市温江区的一家养老社区内,长者陪伴机器人“小丽”是老人们最信任的护工。它不仅具有陪护、陪玩、陪伴等多种功能,还可以提供安全监护服务,把老人的情况实时通知给家人,并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。这款长者陪伴机器人由中科源码(成都)服务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生态企业共同研发,目前已在北京、成都多个养老场景中“上岗”。

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成绩斐然。2024年,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实现“双千突破”,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、同比增长约39%,相关企业突破1000家。

从特色园区到创新联合体

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,正迎来爆发式发展,成都如何“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”?

今年3月,《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》印发,按照“强算力、精算法、优数据、促产品、拓场景、扬生态”的总体思路,围绕“7个聚焦”,全年落实40项重点工作。其中提到,成都将持续深化“进解优促”“立园满园”行动,按照“强算力、精算法、优数据、促产品、拓场景、扬生态”的总体思路,聚焦“产业载体”打造高品质特色产业园。

4月底,4个首批“样板”特色产业园亮相:成都将推动四川天府新区重点打造兴隆湖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、成都高新区重点打造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和诸葛空间、武侯区重点打造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、成华区重点打造龙潭机器人特色产业园。

同时,成都还将聚焦“创新联合体”,建设强竞争力产业集群。

按照“成熟一个,启动一个”的原则,成都将推动龙头企业、科研院所、中介机构等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不少于10个,通过“揭榜挂帅”等方式开展协同攻关,培育多智能体、基础大模型、智慧航空、智慧医疗、警务机器人、工业机器人等细分产业集群。


文章来源:成都商报

特此声明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!

相关标签: AI员工

Copyright © 2023-2025 深圳市钧田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 Sitemap 备案号:粤ICP备2023111991号